您好,欢迎访问家长文库

上传文档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语文 > 高中语文 > 期中 > 2023~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(顺义学校)(详解版)

2023~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(顺义学校)(详解版)

  • zhou
  • 0 次阅读
  • 0 次下载
  • 2025-03-05 12:25:11
二扫码支付 微信
二扫码支付 支付宝

还剩... 页未读,继续阅读

免费阅读已结束,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...

¥ 1 元,已有0人购买

付费阅读

阅读已结束,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

¥ 2 元,已有0人下载

付费下载
文档简介:

2023~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(顺义学校)1★★★★阅读下面材料,完成下面小题。材料一“诗史”一词从晚唐《本事诗》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。何为“诗史”?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。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“史”的认识价值。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,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,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。因此,杜诗不仅可以证史,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,可以补史之阙。于是,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、以史证诗的“不归之路”。晚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、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。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、完善化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近半个世纪以来,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诚然,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,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、地理史、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。但归根结底,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。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,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。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:“大抵自诗史之说兴,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。于是杜诗之真面目、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。”从根本上说,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,它与客观、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。黑格尔指出:“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,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,也不因此就变成诗。”诗史是诗而不是史,是诗史之诗,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,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、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,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。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。在封建时代,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。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,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,往往肆意歪曲,削足适履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一些学者认为杜甫是“为人民请命的人”,给他戴上“人民诗人”的桂冠,其诗被视为“时代的镜子”。从表面看,“忠君说”与“人民诗人说”针锋相对,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: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,要求文学自觉“服务”于政教。2023~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(顺义学校)第1题一、现代文阅读

zhou
zhou
  • 4201

    文档
  • 60.8

    金币
Ta的主页 发私信

4201篇文档

评论

发表评论
< /26 > 付费下载 ¥ 2 元

Powered by DS文库

Copyright © 家长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20005761号
×
保存成功